12月24日,常州经开区召开“教育强区”新闻发布会。据了解,当前,常州经开区正以“教育强区”建设为统领,以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、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抓手,力争到2022年,教育处于全市领先水平,成为资源布局合理、内涵发展厚重、办学水平过硬的教育强区,全面形成“创新、开放、优质、特色”的教育新生态。
常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周永强介绍,经开区成立以来,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,将教育发展作为推动创建产城融合样板区、助力东部新城建设的强引擎,按照“保基本、补短板、引品牌、聚优质”的总体要求,加快发展教育事业,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22个教育项目。今年秋学期,横林实验小学、大明幼儿园、横林初中改扩建、崔桥小学改扩建等4所学校竣工投运,新增学位2610个。引进常州外国语学校、局前街小学、市机关幼儿园等市区优质教育资源,开展集团化办学。与市教育局、市教科院开展广泛教育合作,常州市教科院二附小合作办学、经开区教科研项目合作、经开区中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相继签约。
“取得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楚意识到,经开区教育还存在学位资源供给还不足、整体办学水平还不高、教师队伍素质还不优等问题。为此,我们计划围绕学校打造、师资建设、质量提升、学生培育、政策激励五个方面建设教育强区。” 周永强说。
聚焦“高品质”,提升学校办学水平。计划三年内新建、改扩建教育类项目25个,新增学位约2万个;80%以上的学校建成智慧校园,辖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装备达到省Ⅰ类学校以上标准。3年内新增市新优质学校8所,新增省市优质园6所,力争常州市新优质学校、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排名进入全市第一方阵。
聚焦“高水平”,打造过硬人才队伍。制定《经开区优秀教育人才招引奖励办法》《常州经开区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办法》,力争“三名人才”占比不断朝全市第一方阵靠拢。实施“十百千”人才培养工程,计划三年内外引内培省特级教师、省正高级教师10人,地级市名校长、名班主任20人,地级市五级梯队教师100人,优秀教师(含员额制教师)1000人。
聚焦“高质量”,激发学校办学活力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,计划新增省课程基地3个,全面形成一校一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。与高校、省市教科院合作,举办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高层次教育研讨会和高层次教育研修班。以市区一体化合作模式,构建市、区、校三级教科研网络。实施学业质量提升工程,力争教育质量评估跻身全市第一方阵。
聚焦“高素质”,培养“五育融合”优秀学生。重点围绕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。建立学生发展奖励机制,制定出台《常州经开区中小学优秀学生奖励办法》,激励学生在校期间拼搏奋进、争优创先、全面发展。推进国际交流项目合作,开展国际理解教育,提升学生核心素养。
聚焦“高标准”,强化政策激励作用。在用好经开区教育发展基金的基础上,进一步建立对于学校办学质量、校长办学水平的奖励机制,出台《常州经开区中小学办学质量综合考评办法(试行)》《常州经开区中小学校级领导管理考核办法(试行)》等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。建立经开区学校主动发展指导评估机制,鼓励、支持经开区学校争创省市优质园、市新优质学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