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9日,经开区正式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,开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。
这一年,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区目标,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,简化审批流程,优化审批服务,推动社会活力竞相迸发,催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,正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全市审批事项最少、办事效率最高、投资环境最优的地区。
145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行使
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是指通过职能划转的方式,建立“审管分离”的行政管理体制,实现 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。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区目标,经开区成立时便设置了行政审批局。
2017年10月9日,原属8个职能部门的52个行政许可事项划归行政审批局行使,一枚公章代替了原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19枚公章。今年5月,集中的许可事项进一步扩大,综合管理领域的98个事项交由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。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晓明介绍,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行政许可的通知,目前集中事项由150项调整为145项。
行政审批局下设7个科室,其中审批科室3个,分别是市场准入科、投资建设科、综合审批科。按照“编随事走、人随编走、精简高效”的原则,行政审批局选调了一批政治素质好、业务能力强、专业知识精的人员,并通过招聘等方式补充审批辅助人员。目前,直接从事行政审批及辅助人员共29人。
自2017年运行以来,共受理19609件,办结19385件,平均日受理78.8件。与原分散审批相比,科室压缩了82%,人员压缩了53%,材料缩减35%以上,办理时限减少65%以上,行政审批改革成效明显。
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
“过去,政务服务中心虽然有多部门集中办公,但只是物理整合,审批责任主体没有发生改变;如今,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为契机,审批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,审批环节和时效大大压缩。”陈晓明表示,行政审批局通过建立权责清单,编制服务指南,重构审批流程,建立审批代办服务、审批与监管互动、双向推送等工作机制,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。
行政审批局深入实施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,制定行政审批业务实用手册、一次性告知清单和宣传折页,统一形成材料清单。同时,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,梳理审批监管边界清单;优化投资建设项目流程,建立全程服务链条,设置“工业45”专窗,实行 “五联合一简化”并联审批机制。另外,开展代办服务,进一步深入探索开展工业建设项目预审+代办融合服务,实行全程跟踪审批进展情况,最大程度提升项目审批效率,基本实现“2345”目标。
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,让市场活力竞相迸发。“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审批,涉及经发、规划、建设、民防、房管等不少部门,以前整个流程下来最少也要半年时间。”让江苏港龙中扬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洪民感到意外的是,经开区行政审批局仅用了7.5个工作日,就完成了项目备案立项、民防、环评、合同备案等11个审批事项,从而使公司很快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。“审批速度就是效益,这么快的速度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。”
和丁洪民有同样感受的,还有玲旭物业(常州)有限公司负责人潘连洁,她仅花了半天时间就办完了企业设立、公章刻制、银行开户、税务新办餐套等所有企业开办手续。
实现办事不出经开区
转变职能,很难一蹴而就;优化服务,需要持久练功。
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模式深入推进,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向镇、村延伸……经开区的行政审批改革正向纵深推进。陈晓明说: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进一步整合审批事项和人员,发挥集中办理、融合办公的优势,实现‘办事不出经开区’目标。”
——按照中央以及省、市政府关于简政放权、优化服务的精神,进一步梳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,真正做到“简政最彻底”。
——通过优化流程、加快流转、压缩时限等措施,审批承诺时限及踏勘评估承诺时限进一步压缩,努力达到“审批最快捷”。
——从行政审批的流程优化、时限压缩,到便民服务的效能提升、细节处理等方面,处处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,尽力做到“服务最高效”。
——按照审监分离的原则,行政审批局负责“前端”行政审批,事中事后监管由监管部门负责,建立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机制,实现审批与监管的无缝对接,务求达到“监管最到位”。